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1. 机组启动过程中汽温的调整
机组启动对于热力系统是一个逐渐的缓慢地升温升压的过程,因此要求在整个启动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机组启动升温升压曲线要求进行。
一是机组冷态启动时,一般要求投入在锅炉点火后对各个油枪进行试投以处理油枪缺陷。油枪试投结束后保持7支左右的大油枪进行升温升压,由于启动时间较长,考虑到节油,一般在机组冲转前要启动一套制粉系统,因此在锅炉压力升至冲转参数时,过热汽温及再热汽温均会超过冲转参数要求,因此,要求在制粉系统启动之前就要适当投入减温水以控制主再热汽温。需要注意的是,旁路未投之前,再热汽温显示没有参考价值,(可能会显示很高)随着旁路投入,流量增加,再热汽温会急剧下降。再热器投减温水之前,必须保证旁路流量在30t/h以上,严禁旁路未投而投入再热器减温水。再热器投入减温水后,应注意减温器后温度,必须保证减温器后温度有14℃以上的过热度。
二是机组热态启动时,由于汽轮机缸温较高,因此要求的冲转汽温也高。因此,要注意在机组冲转前要保证主再热汽温稳定在冲转参数以上,防止冲转后,汽温下跌。此时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措施:⑴、加强燃烧本身,增大蒸发量,开大旁路。⑵、改变喷燃器运行方式,提高火焰中心。⑶、创造条件,条件成熟,尽快启动制粉系统;在机组冲转后,调节减温水要注意避免造成汽温的大幅度波动,当冲转结束机组并网后要尽快加负荷至缸温对应的负荷点,防止汽轮机冷却(火电厂技术联盟出品)。
三是要合理利用减温水,因为启动初期蒸汽流量较小,蒸汽与减温水温差小,可能会出现减温水不能被完全汽化,造成汽温突降,但同时要兼顾受热面超温问题设法改善屏过恶劣工况。如何防止上述不安全情况的发生保障安全启动,下面就实际遇到和采取的一些办法总结几点:⑴、提前少量投入过热器一级减温水,改善屏过恶劣工况,尽量用一级减温水提前调汽温。投入二级减温水一定要慎重少量,关键是提前,不能等到汽温已经超过控制值了才用减温水量来控制。⑵、再热汽温尽量采取烟气挡板和旁路控制蒸汽流量来调整控制,减温水谨慎喷入(可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要注意汽水比例必须保证能完全汽化和带走,发生两侧汽温偏差大和再热器入口管道振动等任意现象都应敏感的意识到积水、水塞等异常发生,同时要注意高排温度,防止水倒流回高压缸,及时关闭减温水并打开再热器入口管道疏水。
2. 停机过程中汽温控制。
停机停炉分为定参数和滑参数,一般定参数不需要滑温,在减负荷停机过程中根据汽温情况早早就将减温水关得很小了(仅一级少量投入),只要汽温低于正常控制值,可在减负荷过程中全关减温水;滑参数停机因为需要滑压滑温,这就牵扯到保证过热度防止水冲击的问题,同时滑参数停机滑温是主要为了用蒸汽来冷却汽轮机,所以要严格按照滑压滑温曲线进行,不能一味的靠减温水,可通过调节风量、磨煤机运行方式、火焰中心高度等方法,必要时为保证过热度可适当降压减少减温水同时进行的方法,但这不是正常手段,因为降压后蒸汽量就会减少,不利于汽缸冷却,同时降压可能造成汽温波动,所以要严格按照曲线进行,如后期由于减温水漏量大等缺陷原因造成汽温不好控制可考虑提前停机停炉。同时要强调一点的是汽水比例,特别是后期对二级减温水的使用,应该是逐渐减少的。同时滑参数停机目的是降缸温,所以要及时关注缸温、差胀、振动、推力瓦温等参数情况,控制内外上下缸温差在正常范围,否则应及时稳定参数。需要注意的是,滑参数停机过程中汽温并不是一根直线滑下来的,总体上是呈阶梯型滑下来的,阶梯型的平段表示“稳定汽温,等待缸温下降”。所以在滑参数停机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即先通过减弱燃烧或投入减温水使汽温以不超过1.5℃/min的速度下降约20℃,然后稳定汽温,观察汽机缸温变化,当缸温也下降了20℃左右时,继续降低汽温,如此反复,直至缸温降至400℃。在整个滑停过程中要保证进入汽轮机的蒸汽至少有50℃的过热度。
3. 高加投停。
高加投停是一个给水温度变化过程,高加投停时由于给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汽温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给水温度变化3℃,汽温变化1℃,因此只要不是高加跳闸的紧急情况,严格按照加热器投停要求进行,辅以减温水量的及时调整,汽温变化应不会很大。若出现高加跳闸时,因为给水温度直线下降因为会直接影响蒸发量造成主汽压力下降,如果机组在CCS方式,可能会造成燃料量大幅变化,因此应先解列炉主控根据压力、负荷情况缓慢增加煤量风量,及时开大减温水调整壁温和汽温可控在正常范围,同时注意机侧轴向推力、轴移、推力瓦温、轴振、监视段压力等在正常范围,倾听机内声音无异常后,最终将负荷调至正常。
4. 启停磨煤机。
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切换磨煤机,就是改变火焰中心位置的问题,下面就以启停上排磨为例加以说明。
启磨首先是通风暖磨和布煤过程,一般认为启上层磨会使火焰中心上移汽温升高,但这种情况只有在磨煤机已运行正常后才能表现出来。而在通风暖麽的过程中由于上层通风会压低火焰中心造成汽温下降,下降的程度的影响与这一过程时间长短及通风量大小有关,所以启磨通风前汽温不要控制过低(不要低于530℃),但也不要过高(不要超过538℃)因为启磨后汽温随着煤量的增加会有上升趋势。因此,要保证在切换磨煤机过程中汽温平稳,一是尽量缩短大风量通风暖磨时间,可提前开启热风挡板靠热风调门漏风使磨煤机提前热备。二是掌握汽温变化的规律,在通风前如果汽温正常(535℃左右不低)不要调减温水,待转磨后适当开大一级减温水调门、再热器减温水调门紧盯二级减温前后及主、再汽温,逐渐开大调整,注意转上排磨后同样的负荷,二级减温前后的温度应调至比转磨前低10-20℃才能保证汽温正常,因为末级过热器吸热量增大了,其蒸汽侧进出口温差自然要增加。
停上层磨,因上层煤量不停的减少,其它层相应会增加,汽温肯定是下降的,所以停前维持较高汽温,停的过程中就一点逐渐的关小减温水维持汽温535℃以上。
启停下层磨则与上层磨刚好相反,启动通风时汽温上升,启动后加煤量由于火焰中心的下移汽温下降,停止时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汽温是上升的。掌握了汽温变化规律,汽温也就不难调整了。
5. 加减负荷。
加负荷是个加强燃烧的过程,汽温上升,减负荷则下降。如何把汽温调好不致超温也不至过低或者大幅波动,主要是调汽温的人不能只盯着汽温变化,更要对机组当前整体状态有把握,通过当前煤量、风量、主汽压力、负荷、减温水量以及主再热汽温的时滞特性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判断汽温变化的方向及幅度,从而针对性的调整。
6. 炉底水封失去。
汽温上升,此时在用减温水调的同时,要及时投油助燃(投入五根以上中排油枪)调整炉膛负压偏正运行尽量减少冷风漏入,维持负荷稳定,及时恢复水封或关闭炉底液压关断挡板。
7. 减温水门卡。
当减温水调整门卡在较小位置减温水量不足时,一是尽快提高减温水压力增加流量,二是减弱燃烧及负荷使汽温有下降趋势必要时停止上排麽。三是立即就地手摇调整门手轮手摇开启。四是联系检修人员处理。当卡在较大位置减温水量过大造成汽温直线下降时,立即关闭减温水闭锁阀同时降低减温水压力,加强燃烧是汽温回升,然后联系检修人员处理,不得已时可节流调整门后手动门控制减温水流量。
8. 漏泄爆管。
漏泄点后壁温上升,一般低温段漏泄汽温偏高,高温段漏泄汽温偏低。措施:尽快降压减负荷,申请停机。
9. MFT,RB,负荷突降等。
这类异常都可归结为燃烧大幅减弱,汽温自然是大幅下降,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关闭减温水。MFT跳机事故则要关闭减温水系统所有远方控制门,控制锅炉吹扫风量,并关闭机前疏水,全开过热器侧烟气挡板,关小再热器侧烟气挡板,保汽温,为立即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其他负荷突降等异常则在稳定后要维持一级减温水少量喷入防止屏过超温,重点是再热汽温,具体操作方法总结如下:立即关闭二级减温水调门闭锁阀,大幅关小一级减温水留5-10%左右,再热器关闭所有远方控制喷水减温门,根据情况,可全开再热器侧烟气挡板,关小过热器侧烟气挡板。有一点应加以考虑,就是维持较高的过热汽温有利于再热汽温的提高,过热汽温对再热汽温的影响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