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一、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员工行为,实现设备操作标准化,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纯余热锅炉系统的操作、检修与维护。
3、 主要作业风险
机械伤害、爆炸、中毒、触电、砸伤、摔倒、高处坠落、烫伤、高压汽吹伤。
二、 安全操作规程
1. 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2. 启炉前的检查项目
(1)确认现场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及消防设施完好、到位。
(2) 确认各手动阀门的开闭状况,电动阀及调节阀是否动作灵活,各监视仪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汽包上的排汽阀是否打开,其它排汽气阀及排污阀是否关闭。
(3) 认真检查汽包水位,现场人员必须与中控操作员校对汽包水位,以保证汽包水位在正常值内(0~-50mm)。
(4)锅炉经过大小修后在上水前应检查各集箱、汽包膨胀是否受阻。
(5) 启动前检查完毕,启动电动给水泵,向余热锅炉上水至最低水位。
(6)给水品质合格,冷炉上水时水温不超过70℃(正常上水温度为20-70℃)。
(7) 锅炉上水应缓慢进行,上水或补水应用旁路控制,开启阀门应缓慢,并注意给水压力和给水流量的变化,为减少对冷态锅炉的热冲击,上水速度以5t/h为宜。
(8) 锅炉从无水至水位达到汽包水位计-50mm处所需用的全部时间,夏季1—2小时,冬季不少于2—4小时,水温超过100℃时,应延长上水时间30分钟。
(9) 上水时如发生冲击或影响运行炉正常供水时,应及时关小进水阀门或停止上水。在上水过程中,应检查汽包联箱的孔、门,各部阀门、法兰、堵头等处是否有漏水现象,
发现漏水时应停止上水并进行处理。
(10) 锅炉上水至汽包水位计正常水位处应停止上水,以后水位应保持不变,若水位有明显变化时,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11)化验水质经检验合格。
(12)上水完毕,开启再循环门。
(13)检查校对汽包水位计,验证水位的真实性
三. 启炉后的注意事项
(1) 现场人员与中控操作员校对汽包水位在正常值内;现场人员向值长汇报、通知中控操作员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确保水位处于正常值范围内。
(2) 调节锅炉烟气入口阀挡板及旁路阀挡板的开度,严格按照规定使锅炉缓慢升温。启动开始,严禁升温过快,以造成锅炉水位急剧上升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损坏锅炉附件、炉管及耐压部件。
(3) 锅炉管道及阀门发生轻微泄漏时,在安全防护措施充分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禁止采用加长扳手力臂的方法紧固正在运行中管道、阀门的法兰部位及其它耐压部位;泄漏严重时需即时向上级汇报,并做好停炉准备。
(4) 巡检人员应熟悉各管道中的介质、温度、压力等参数,以避免在运行、维护时发生烫伤、烧伤等安全事故。
(5) 锅炉壳体部位发生漏气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予以处理,禁止锅炉处于正压运行状态,壳体漏气时应及时处理,避免停机。
(6)检查安全防护信号、保险装置是否完好。
(7)严禁触及设备运转部位。
四. 检修与维护
(1) 对锅炉及所属设备进行检修或维护时,必须首先降温降压并严格办理停电签字挂牌手续。
(2)进入炉内检查要进行通风换气,防止窒息。
(3) 进入炉内作业前,应按规定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关闭锅炉进气阀、确认管内泄压,外部设专人进行监护,并做好与中控操作员的沟通,且炉内温度在40℃以下时方可进入。
(4)炉内照明行灯必须使用12V以下安全电压照明。
(5)进入炉内时,所用的工具固定要牢固,防止脱落损坏设备。
(6)关闭人孔门时,必须用特制的呆口扳手,不得使用活口扳手,以防脱落伤人。
(7)在检查烟气阀时要系好安全带,必要时搭设脚手架确保检修人员安全。
(8) 需要动火维修时应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管道焊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杂物,防止脱落卡塞设备。
(9)检修结束后,应确认余热炉内无人、无遗留物品后方可关闭人孔门、检修门。
五. 锅炉设备及附属设备技术参数
根据不同工况不同设备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