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臭氧分解速率常数提高11.5倍!南京大学在臭氧催化氧化水处理调控新策略方面取得进展

 治理技术谷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臭氧氧化是规模化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高级氧化工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单超副教授、潘丙才教授课题组选取了臭氧氧化中本身催化惰性但蕴藏催化活性潜力的Ce(III/IV)为目标调控对象,基于有机物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普遍产生小分子羧酸为主要终端产物的认知,设想部分种类的小分子羧酸有望作为原位内生配体通过配位调控将Ce(III/IV)持续活化为臭氧氧化的催化剂。

研究发现,有机物臭氧氧化降解生成的不同种类小分子羧酸配体对Ce(III/IV)的活化效应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草酸可作为强效配体显著活化Ce(III/IV),将臭氧分解速率常数和阿特拉津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11.5倍和5.8倍;同等条件下乙酸并未对Ce(III/IV)表现出明显的活化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Ce(III)-草酸络合物是强化污染物降解的催化活性物种,草酸配体显著的供电子效应是活化Ce(III/IV)的关键;

仅依靠原位持续生成的草酸(无需外源添加),微量Ce(III/IV)即可实现臭氧氧化的自催化矿化和污染物共降解。

这一工作突破了外源添加有机配体这一传统调控策略在高级氧化体系中配体易降解失效、有机负荷明显增加的挑战,为探索面向真实应用场景的水处理催化活性调控提供了范例。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