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利用火电厂汽机排汽余热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上海炫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1、排汽余热利用的理论可行性
  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率之所以低的根本原因是被循环水带走的热损失高达505%~615%,且这部分损失的过冷蒸汽释放的汽化热,其温度已远低于水的沸点,水已失去了作为换热介质的意义。因此,要利用这部分余热发电,就必须选择一种新的换热介质,即在常温下是液体,稍高于常温时就能汽化的新介质,则利用汽机排汽余热发电的理论问题就解决了。

1.1、介质的选择
  能满足上述条件的介质是氨气。氨的物化特性如下:(1)在常温下极易溶解于水。一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生成一水合氨:NH3·H2O。其化学键为氢键,很不稳定,加热又会分解成氨和水。即NH3·H2O(2)在常压下氨的液化温度为-3535℃;加压至0708MPa时,在常温下也会液化。(3)氨气化要带走大量热量,但氨与水分解时,吸收的热量却不多,在4186kJ·mol1以下。(4)氨溶入水后,形成液体,其汽化热以化学能的形式释放,因此不需要低于氨沸点的介质作为低温热源来带走汽化热。(5)氨气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故常用作制冷剂。但若有水存在时,对铜的腐蚀性很大。因此换热管不宜用铜及其合金制造。(6)从氨的is图中反映出,当压力为16MPa绝对大气压,温度为90℃时,氨的热焓为14065kJkg,压力降至05MPa绝对大气压,温度降至-5℃以下时,氨的热焓变为负值,这对提高汽轮机功率有利。由于氨具有这些物化特性,氨的水溶液(氨水)就成了“利用汽机排汽余热发电”的理想介质。

1.2、发电原理
  利用浓氨水代替循环水经压力泵打入凝汽器,吸收排汽余热使氨与水分解气化。由于氨气化要带走热量,只要气化不停止,氨水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在凝汽器内冷却循环的氨水上部装有气化罐,以保证有足够的气化空间(气化罐上部还可加装加热器,利用汽机抽气对氨气进一步加热),并利用氨气推动氨气轮机(属氨气单独发电系统,称为“氨气轮机”以便与蒸汽轮机相区别),带动发电机发电。
  氨气做功后,进入氨气轮机排汽扩散管,并与扩散管内成喷射状的稀氨水混合而溶解于稀氨水中,体积也成千上万倍地缩小,使扩散管内形成“真空”。且因氨气不断溶入氨水中,使稀氨水变成浓氨水,比重也相应下降(约09),而处于氨水池的上部,被给水泵打入凝汽器,将气化罐下部的稀氨水置换出来,经冷却器冷却降温后送到氨气轮机扩散管底部喷射出来,又与做功后进入氨气轮机扩散管的氨气接触而使氨气溶入稀氨水中。如此周而复始地形成密闭循环,并保证进入凝汽器中氨水的浓度在宏观上保持不变。
  原来汽轮机的循环水不再冷却汽机排汽,而通过冷却器冷却从凝汽器中置换出来的氨水和扩散管内氨气的溶解热。

2.1、换热器
     
换热器的主要技术问题中:一是体积;二是腐蚀问题。
     
现以25kW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为例,计算换热器的面积换热面积

式中:Aco—换热器换热面积(也即凝汽器的面积),m2
       Dco
—进入换热器(凝汽器)的蒸汽量,kgh
       ico
—排汽焓,kJkg
       K
—蒸汽向冷却水(这里是氨水)传热的总平均传热系数,kJm2·h·℃;
   2)Δtm—蒸汽和冷却水(氨水)之间的平均传热温差,℃。
  按循环供水取值,Φ=075
  若取冷却水流速Cw22MS;换热管子内径d116mm;冷却水进水温度tw120℃;冷却水流程数Z2,经对公式(2)中各因素计算得:
   
式中: Δt—冷却水温升,取10℃;
        
δt—汽机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差。经查有关资料,δt3。代入式(3):
   
计算结果证明,换热面积与2.5kW汽轮发电机凝汽器换热面积相近(为2000m2),所以换热器的体积基本与凝汽器相同。换热管与氨水直接接触,因为氨水对铜的腐蚀性很大,故不宜用铜管做换热器。据有关资料介绍,钛管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抗氨及沙粒的溃蚀能力也较强。不锈钢管也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特别是超高压锅炉对给水质量要求很高,给水中金属离子的数量控制很严,采用不锈钢作为换热管比铜管更具优越性。虽然不锈钢传热没有铜管好,但其管壁热阻仅占总热阻碍的2%左右,再考虑铜管结垢及腐蚀等影响,运行一段时间后,不锈钢的总热阻有可能和铜管差不多,甚至低于铜管。所以用钛管或不锈钢管作换热管是有根据的。

2.2、氨气轮机
  氨气轮机实际是低压式汽轮机,只是改用氨气作工质推动而已。它只与氨气接触,基本无水进入,腐蚀问题不是主要的技术问题。氨气轮机工作压力在16MPa绝对大气压以下,进气温度在90℃以下。为了对氨气轮机的功率和体积等有个定性的了解,应用下列公式分别进行计算。

2.2.1、理想功率
  因汽轮机各种内损耗计算很繁琐,为了计算方便,且只作比较用,只计算两种不同工质汽轮机的理想功率。汽轮机的理想功率(kW): 

式中:G—蒸汽流量,kgs
  
  Ht—理想焓降,kJkg
  以25k W中温中压机组为例。设蒸汽流量G30kgs;进汽压力PO4MPa绝对大气压;排汽压力PK0005MPa绝对大气压。从iS图中查得进汽焓io3303kJkg;排汽焓ik2118kJkg,理想焓降ioik330321181185kJkg。代入式(4):N(汽)=30×118535550kW
  从氨的iS图中查得,初温为90℃,进汽压力PO16MPa绝对大气压,排汽压力Pk005MPa绝对大气压(低于此压力时,图中已不再标注)时,进汽焓iO1406kJkg;排汽焓ik=-2093kJkg;理想焓降ioik1406-(-2093)=16153 kJkg。又因氨气的排汽余热不是靠低温热源带走,而是以化学能的形式自动释放。氨气从水中逸出也不是靠吸收汽化热,而是吸收化学能来破坏化学键而逸出。氨与水的结合是氢键结合,其键能小于4186kJ·mol1。氨的分子量为170304,且一吨浓氨水中只能逸出05吨氨气。若以进口氨水水温20℃,出口稀氨水水温40℃计算,每逸出05吨氨气,必有41860kJ热被剩余的05吨稀氨水通过冷却器传导给循环水带走。把这部分的损失也考虑进去,逸出每千克氨水所需热量为

汽轮机每千克排汽焓在iS图上只有2118kJ(实际在21772302kJkg),只有每千克氨气逸出所需化学能的83%,所以氨气轮机的理想功率N(氨)=30×083×1615340221kW,理想功率略大于汽轮机。
2.2.2
、氨气轮机的体积
  从理想功率的计算中已证明,氨的理想焓降大于蒸汽,而氨气的流量小于蒸汽的流量。而流量又决定于流速和喷嘴出口截面积(喷嘴截面积的大小又决定动叶通流截面的大小,也即决定了汽轮机直径的大小),其关系式为

式中:An—喷嘴截面积,m2
       G
—通过该截面的流体流量,kgs
       Vt
—通过该截面时流体的比容,m3kg
       C1
—喷嘴出口处流体的理想速度,ms
  喷嘴出口处流体的理想速度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P0P1—喷嘴进口和出口处流体的压力,MPam2
        Vt
—喷嘴进口处流体的比容,m3kg
       C0
—喷嘴前流体的流速,ms
     
取喷嘴前蒸汽的流速C050ms,按进汽参数在iS图中查得比容Vt008m3kg;喷嘴出口处蒸汽压力P1351MPa绝对大气压。过热蒸汽取系数K13。代入式(6)求得
     
从氨的i-S图中查得,在进汽温度90℃,进汽压力1.6MPa绝对大气压时的比容正好也是0.08m2/kg。若喷嘴出口处氨气的压力P1与进口压力P0之差按上面计算中3514等比例取值,则P114MPa绝对大气压,代入式(6)中得
  若喷嘴出口处压力按汽轮机相同幅度下降,则P1111MPa绝对大气压。代入式(6)中得

分别代入式(5)得

计算结果证明,若氨气在喷嘴进出口处的压差按蒸汽喷嘴进出口处的压差等比例下降,则喷嘴出口截面积稍大于蒸汽喷嘴截面积(约为1.274倍);若喷嘴进出口压差按蒸汽喷嘴进出口压差等幅度下降,则喷嘴截面积小于相同容量汽轮机喷嘴截面积,且级数减少,氨气轮机体积小于汽轮机。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