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一、正常运行中超温
原因:
1、正常运行中部分金属壁温偏高;
2、汽温波动;
3、监视力度不够。
控制措施:
1、适当降低主再热汽温;
2、对部分金属壁温做曲线监视;
3、加强一二级减温器后汽温曲线监视与调整防止汽温波动。
二、吹灰超温
原因:
1、汽温、壁温波动大;
2、正常运行中部分金属壁温偏高;
3、吹灰过程中汽温波动大;
4、没有熟练掌握吹灰对汽温的影响;
控制措施:
1、加强金属壁温的监视,对最高点的金属壁温应做曲线监视,炉膛吹灰之前最高金属壁温不得超过582℃。
2、 炉膛吹灰前适当降低主再热汽温,金属壁温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后再吹灰。
3、 熟练掌握吹灰对汽温的影响规律,做到提前调整。
三、磨组故障超温
原因:
1、正常运行中部分金属壁温偏高;
2、汽温波动;
3、监视力度不够;
4、没有熟练掌握燃烧对汽温的影响;
5、事故处理过程中配合不默契,协调组织不利;
6、事故处理不及时;
7、处理过程中氧量偏高;
8、火焰中心偏高;
9、事故处理能力差。
控制措施:
1、磨煤机跳闸、断煤、给煤机跳闸及时解除CCS协调,防止上排磨煤量增加,火焰中上移引起超温,事故处理过程力求要短,事故处理过程时间越短对事故处理越有利。
2、磨组故障处理过程中主汽压力不得低于15MPa,以防给水压力降低导致减温水压力降低引起减温水不足,导致汽温、壁温超温。
3、 当发生A或C給煤机跳闸或断煤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将二次风总风减下来,维持二次风总风压在1.6Kpa左右,同时配合二次风挡板调整维持氧量在5%以下;同时要切忌把二次风压降的太低(1. 4Kpa及以下)而使燃烧推迟火焰中心抬高更加剧汽温升高;同时降低氧量同时要兼顾锅炉总风率,以防总风率低于30%而引发MFT动作。
4、发生A或B給煤机跳闸或断煤时,若磨未跳闸,一定要注意及时将该磨一次风挡板关小至20%左右,同时将该层二次风挡板关至30%左右,以防止该磨燃烧推迟及风量大造成汽温升高,待給煤机恢复启动后再调整至正常。
5、当发生A或B給煤机跳闸时,一定要将一次风总风压降至9Kpa左右,以防风压过高使锅炉燃烧中心升高而引起汽温升高。
6、当发生A或B給煤机跳闸时汽温调节一定要超前进行,及时将汽温调节自动解除,开大一二级减温水调门直至全开,将汽温尽量压下来,同时根据主、再汽温变化情况配合调整关小摆角,汽温下降时及时将减温水收回,以防主再热汽温大幅度降低。
7、当发生A或C給煤机跳闸时汽温升高时可减小上排磨煤量,同时一定要减小上排磨风量,汽温大幅升至560℃时可停止上排磨运行(不可只停給煤机)。
四、磨组倒换超温
原因:
1、倒换前汽温偏高
2、减温水余量不足
3、倒换过程中氧量偏大
4、磨组倒换没有熟练掌握汽温变化规律。
控制措施:
1、磨组倒换之前,必须留有足够的减温水,根据不同的磨组运行方式可适当降低主再热汽温,运行中启动磨煤机时要先将汽温调至530-535℃,然后再启磨,同时可适当减小运行磨煤量,再适当调整锅炉配风,以尽可能减小对汽温的扰动。
2 、汽温调节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一、二级减温器后的汽温趋势进行提前调整。
3、 磨组倒换之前,锅炉的吹灰提前暖好,做到能随时投用。
五、低负荷启动
原因:
1、减温水余量不足
2、低负荷启动过程中氧量偏大。
3、油煤混烧对汽温的影响没有掌握。
控制措施:
1、锅炉给水主阀与旁路阀切换之前,必须降低主再热汽温,切换后主再热汽温均上升30℃-40℃左右 ,切换之前主汽压力必须达到13MPa以上且机组的负荷不能低于180MW。
2 、在锅炉启动时,若后屏过出口汽温达到485℃,可投入一级减温水进行降温,投入减温水一定要谨慎,防止汽温突降。
3、启动过程中在100MW-200MW之间汽温难以维持易超温,不可长时间停留,要加大下排磨煤量升汽压尽快带负荷,且视燃烧情况撤上层油枪以减小煤油混烧对汽温的影响。
六、高加解列
原因:
1、减温水阻力减少减温水余量不足;
2、给水温度变化对汽温影响没有掌握;
控制措施:
汽机高加解列会使汽温升高(尤其给水走旁路),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减小锅炉风量,及时进行炉膛吹灰,适当减小上排磨煤量,且如果是正常解列可缓慢逐台解列以增加锅炉的自适应时间来减小对汽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