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12月7日-9日,以“全球视野与中国战略:新思维新格局新趋势”为主题的2016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在深圳·沙井维纳斯皇家酒店盛大举行。继上午开幕式大会的精彩演讲后,在下午“锂电池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专场上,天赐材料(002709.SZ)电池材料研发总监余乐发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电解液设计策略”主题演讲。其中分享了天赐材料匹配高镍三元、硅碳负极和高压实磷酸铁锂的电解液解决方案。
(1)高镍三元:在高湿度环境下暴露过的NCA在60圈循环后二次颗粒破裂,并导致一次颗粒的大小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高镍材料中锂源不再是碳酸锂,而是氢氧化锂,后者易潮解吸水。通过TG-DCS测试证实,部分吸附的水变成了结晶水,会在循环中缓慢和正极材料反应生成氧化镍,导致锂损失、二次颗粒破裂。
天赐材料设计了一个聚磷酸脂,可以与结晶水和表面的残余碱反应,生成磷酸盐和磷酸酯,且可以传导锂离子。在使用这类添加剂时,即使NCA在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暴露过,电化学性能也能得到极大提升。
“我们现在在容量为3.0Ah的18650圆柱电池中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20-230Wh/kg,循环寿命可达到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要求的1500圈,提前完成了目标。”余乐自豪地介绍。
(2)硅碳负极:硅体积膨胀比碳材料大得多,当SEI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很难保证膜有很好的抗拉伸性。在多次循环之中,这种厚膜容易破裂,导致电池性能的衰减。
余乐介绍:“天赐材料引入了一类含硅的添加剂,可以与硅表面的Si-OH键反应,相当于对材料做了的原位的包覆。这层薄的膜电化学性能稳定、抗拉伸性能好,使得硅材料性能大大提升,循环次数可以提升到800圈。再辅以别的电解液技术,可以将现在容量为3.4Ah,能量密度达到250-260Wh/kg的18650圆柱电池的循环寿命提升至1200圈左右。”
(3)高压实磷酸铁锂:压实提高时,电解液的浸润极其的关键。如果浸润不好,会有一些电极接触不到电解液,使得整个电极的有效离子交换界面变小,阻抗也随之上升。使用小分子溶剂可以减少电解液粘度,提升浸润性,但小分子溶剂的低沸点会带来电池高温下的产气增加,需要改善界面的稳定性。
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PS在界面会生成不能传导锂离子的聚烯烃类高分子膜,以及丙基磺酸锂等有机锂盐。而新型添加剂硫酸乙烯酯DTD可以在界面生成一层结构类似PEO,可以传导锂离子的高分子膜,降低界面阻抗,以及生成亚硫酸锂等无机盐,相对于有机锂盐大大提高了热稳定性,可以配合小分子溶剂使用,对于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均有提升。
除了使用小分子溶剂以外,使用低阻抗添加剂也是一个有效方案。二氟磷酸锂可以大大降低界面阻抗,将低温循环提升三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