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为什么很多芯片都是5V,而且有大量电源芯片支持的也...

 一个有温度的撸铁匠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为什么很多芯片都是5V,而且有大量电源芯片支持的也是5V?电压浮动为5%,而电压标准,在A/D当中使用,标准应该是5.12V。‍

最新回复
发布回复
因为512是2的N次方,这样A/D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整数,当作为无符号计算的时候,更简单,但是没见到哪个成品用这个电压的,大部分都是5V,为什么不用呢?
因为做5.12的标准电压的成本会成倍增长,5V与5.12V精度差别在百倍,小数点后0.12V,基本很难做到高精度标准电压,市场通用电压为5V,上浮一定百分比。
芯片制程老。新一点的都3.3,2.5,1.8。可能也要看设计应用场合。3.3的单片机引脚一般也都设计成耐受5v电源电压,使用方便。
很多单片机的工作电压为1.8V-5.5V,很多低功耗的单片机最高电压只有3.6V。实际项目中,控制部分比较常用的电压是3.3V和5V。
电脑等设备5v再深看是不是因为半导体电压是5v的原因,pn节中间加集电极如果电压限定了,那么所有电子设备用到pn节所以都是5v了。这么理解应该比较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种内部规定,大厂刚开始制定了这个标准,大家就都按这个继续设计下去了
因为频率低。信号从高变低,或者从低变高,都需要时间,这个就像爬楼梯,爬到五楼时间长,爬一楼时间短。为了内核跑得快,就可以用低电压,有的是1.2V,更低的有0.9V。为什么不用0.3V或0.4V呢?这是硅材料的限制,一般节电压是0.7V,为了判断高低电平,至少要高于0.7V。信号频率越高,回路损耗后波形越差,可靠性就越低。为了稳定性,CPU超频时,都要提升电压。如跑1GHz时用0.9V,跑2GHz时用1.25V。差分电路的压差才0.25V,也可以正常正作,识别高低,还可以远距离传输?这是因为外部接口与CPU不是直连的,中间有驱动器,会把更高电压的IO信号,接口编码的差分信号,或者模拟信号再作一次转换,转换后CPU才能识别并作运算。外部信号到CPU转换要占用芯片面积,增加功耗,增加延迟,内部CPU不会有转换的。现在的单片机,供电大多数是3.3V。也有支持5V或1.8V的。如果速度高点的,内部可能是1.8V或1.2V。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