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趣味探索小镇:睡觉梦游属于睡眠障碍,它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不是器质性的病变。梦游症主要是因为病人睡觉的时候,自身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发生了紊乱,也就是有点失控了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 英文不配)和纳塔涅尔·克莱特曼(NathanielKleitman 英文不配),让志愿者睡着后,用核磁共振仪扫描他们的大脑,发现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具体来讲,睡眠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期(REM 英文不配)”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 英文不配)”。这两种状态会以 90 分钟左右为周期,在整个睡眠中交替出现。REM就是我们常说的“浅睡眠”,这个阶段虽然你也睡着了,全身大部分肌肉也放松下来,但大脑还很活跃,脑电活动与清醒状态时很相似。梦通常在这个阶段出现。 NREM(直接读字母)又分为N1、N2、N3三个阶段,其中N3阶段睡得最沉、身体最放松的阶段。巧了,梦游大多也发生在这个阶段。正常情况下,大脑绝大部分区域在这个阶段已经休息了。但梦游的人不一样。 2000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表明,在梦游时,大脑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与意识、认知相关的区域还在休息,而与行为、运动相关的区域被激活。不同区域“各自为政”,人也就毫无意识地起床,漫无目的地在屋里游走,而且很难叫醒。 引发梦游最关键的原因可能是遗传与基因。198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父母一方有梦游经历的话,45% 的孩子会出现梦游症状;如果父母双方都曾梦游,那孩子梦游的概率就更大了。 2011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在医学期刊《神经病学》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梦游与遗传的论文。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梦游大家族”成员的基因,这个家族中四代人都曾有过梦游症状,结果发现在他们的 20 号染色体上,都有一处缺陷。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正是这个小缺陷,导致这四代人都饱受梦游问题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