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小科工:手机一般不会对身份证的芯片产生消磁作用。日常生活中应当小心保护身份证,不要损坏其内部的芯片,它有很多重要用途,免得丢失或损坏!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在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手机和二代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证)放在一起会导致身份证被“消磁”,从而丧失其识别个人信息的基本功能。 那么身份证究竟会不会被“消磁”呢? 身份证是由塑料卡片和射频识别(以下简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芯片组成。塑料卡片作为身份证的外壳,是用来保护其中的芯片以及其中携带的个人信息的。RFID芯片是身份证的核心部分,用来存储和传输公民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住址,照片以及指纹等。 RFID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无线射频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主要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也称为读卡器)和背后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RFID标签就是身份证中的芯片,RFID读写器在有RFID标签靠近时,会通过发射电磁波信号激活附近的RFID标签,并与之进行通信。之后读写器会将读取到的标签信息传输给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就会对读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存储和管理,以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供更方便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例如乘坐高铁,火车时的检票,在边境通关或办理相关业务,都可以通过读取芯片上的信息来确认个人的身份。 消磁是指物体原本具有的磁性在特定条件下被破坏或削弱的过程,这会使得物体失去原有的磁性或磁化程度降低,并导致磁条中存储的信息无法读取或损坏。然而,身份证中的RFID芯片并不属于磁性材料,因此身份证“被消磁”其实是个伪命题,并不需要为此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