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技术参考:原来和温度、淀粉结构变化都有关系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淀粉的水溶性较差,在常温下几乎不溶于水,但是在加热到53℃以上的时候,淀粉的物理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直链或者分支状的淀粉彼此牵扯,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农村过年的时候贴过春联,一般会用淀粉加水熬制成“糨糊”充当胶水使用呢) 那为什么会越搅拌越稀呢? 我们以一碗玉米粥为例。首先,粥从锅里盛出来以后,温度逐渐降低,淀粉溶解度降低;其次,在搅拌的过程中,彼此牵扯的分支状淀粉会顺着搅拌的方向规则排布起来,形成一种束状结构,溶解度降低,形象地说就是梳头使原先打结的头发整齐了,于是汤就稀了。 同时粥中的大颗粒玉米碎片会随着汤变稀而沉降下来,这就更加导致了视觉上看到了“越来越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