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环保放大镜:小规模金矿开采还在用汞,这方面的管控需要加强不然危害不小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1962 年,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警示了 DDT 的危害。六十年后,罗格斯大学研究人员以南极半岛企鹅为研究对象,探讨汞污染问题。研究人员之一约翰·雷因费尔德指出,汞与 DDT 类似,虽南极附近无人类污染源,但汞可通过大气长距离输送在企鹅体内积累。 汞是危险神经毒素,会在食物中生物累积,食鱼动物风险高。为评估汞污染范围并建立基线,研究人员分析了 2010 - 11 年繁殖季采集自西南极半岛的三种企鹅羽毛,还测量了样本中碳 - 13、氮 - 15 同位素比例及磷虾大小分布。 研究发现,阿德利企鹅和巴布亚企鹅汞含量为南大洋企鹅物种中最低,帽带企鹅则明显较高,这可能因帽带企鹅冬季迁徙到更北低纬度地区觅食,该地区汞浓度更高,且研究首次表明碳 - 13 最能解释企鹅体内汞浓度。 近几十年汞污染来源有变化,《水俣公约》等减少汞排放努力有成效,大气汞含量下降,但发展中国家小规模金矿开采仍在排放汞。此研究揭示了摄食模式对企鹅健康及汞在海洋循环的影响,科学界如今重点在监测汞,期望看到人类和动物食用鱼类汞含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