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病虫测报技术走向智能化

 杨建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2013年,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中国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将分两步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植保体系框架,率先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健全植保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蔬菜生产基地绿色防控覆盖率均达到40%以上;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植保公共服务体系,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在粮食作物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实现全覆盖,重大病虫疫情得到可持续治理。
而病虫测报是实施绿色防控的前提,有了更准确的病虫测报信息,才能充分实施绿色防控,达到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病虫灾害的目的。当前,中国的农作物病虫测报领域有何发展?智能化程度有多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刘万才处长。
《农资导报》:病虫测报的作用有哪些?主要涵盖哪些农作物?
刘万才: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开展病虫防治,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初发阶段,从而降低发生程度和范围,减少为害损失。中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系统地开展这一工作。病虫测报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确定病虫害发生程度和是否要防治;二是确定防治的最佳时间;三是确定有效防治的次数。目前,从全国来讲,病虫害指导防治涵盖绝大多数的粮食、棉花、油料、果树、蔬菜、茶叶等作物约200多种病虫害。
《农资导报》:当前,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领域的发展现状如何?
刘万才:从从业人员上来讲,目前,全国农作物测报领域县级以上专业人员共8000多人,其中近一半为兼职测报人员。以中国18亿亩耕地计算,大约每20万亩耕地才有1个测报人员,距实施精准测报,每3万~5万亩1个测报人员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存在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测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从测报手段上来讲,主要是全国1000多个病虫测报区域站严格按照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技术规范,运用先进新型测报工具及时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并通过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传输、报送、汇总、分析数据。关键时期还通过组织专家进行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发布预报信息。
从测报效果上看,目前,不仅能及时反映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同时能向下广泛覆盖农户,提醒各级相关部门及早应对病虫灾情,及时防控,减少损失。据测算每年通过测报减少的粮食损失量至少在3000万吨以上。
《农资导报》:中国在农作物病虫测报领域是否进入人工智能阶段?
刘万才:当前,在测报灯的自动诱捕、害虫的智能识别与计数、害虫性诱自动计数、病菌孢子自动捕获及培养识别,以及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水稻二化螟等病虫害智能预测模型系统等领域都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手段。涉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大部分重大病虫害,以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水稻二化螟、棉铃虫等病虫害为主。
当然,这些新型测报工具的发展要经历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几个主要环节。为加快新型测报工具的研发和应用,逐步提高病虫测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全国农技中心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召开了新型测报工具研发与应用推进工作会。全国1030个病虫测报区域站目前虽然主要以传统的测报工具为主,但都或多或少的试验和配备了先进测报工具,病虫害物联网远程实时监测、害虫性诱实时监测、病害远程智能实时监控等一批新型智能物联网测报工具都得到广泛应用。
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例,2014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开发建成了中国马铃薯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截至2017年12月,对分布在全国12个省份的400多台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的马铃薯晚疫病实时预警系统设备进行了联网,不仅可以对每个监测站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指导防治,而且实现了全国马铃薯晚疫病联网实时监测预警。
《农资导报》:中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领域的人工智能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
刘万才:得益于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中国农业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同样,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监测预警)事业发展迅速。世界上少有国家如此重视、并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相对完善的监测网络,并全面系统地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可以说,中国的病虫害测报工具的人工智能水平总体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或者先进水平。当然,可以借鉴的国外先进经验技术也不少,比如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就是借鉴比利时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实际和天气情况改进而成的。当然,也有创新发展。
《农资导报》:未来,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领域的人工智能研发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刘万才:未来,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领域的人工智能研发会向全程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通过运行先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昆虫、病菌智能采集、识别,害虫智能性诱、甚至田间调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可以实现测报人员足不出户的观测和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并采用系统安装的经验证证明准确有效的预测模型,结合系统积累的历史数据和未来气候条件,自动给出病虫预报建议,经专业测报人员审核后,自动发送和推广到最广泛的受众当中,及时提醒广大农户及时开展防控,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基础上,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虫害发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