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电磁兼容的含义

 1/7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一般是指电气与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任务,实现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环境中的电气与电子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的状态。换句话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相容性包括设备内电路模块之间的相容性、设备之间的相容性和系统之间的相容性。我国国家军用标准GJB72-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中给出的电磁兼容性的定义为:设备(或分系统、系统,以下同)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分别执行各自的任务、实现各自的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也不会使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设备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

       由上述可知,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出发,除了要求设备能按设计要求实现其功能外,还要求设备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又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干扰。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认为,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IEC给出的电磁兼容性的定义为:电磁兼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够完成自身的任务,实现自身的功能,而不致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也就是说,电磁兼容学是研究在有限空间、有限时间和有限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或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级的一门学科。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学、电路基础、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波与天线等理论与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用电领域。由于其涉及的理论基础

宽、工程实践综合性强、物理现象复杂,因此,在观察与判断物理现象和/或解决实践问题时,实验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最后的成功验证,没有任何其他领域像电磁兼容那样强烈地依赖于测量。

   在电磁兼容领域,所面对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电磁干扰与噪声),无论时域特性还是频域特性都十分复杂。另外,研究对象的频谱范围非常宽,使得电路中的集中参数与分布参数同时存在,近场与远场同时存在,传导与辐射同时存在。为了在国际上对这些物理现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统一的实现设备或实现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对测量设备与设施的特性以及测量方法等均予以严格的规定,并

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标准。目前,在国际上,正在掀起一个电磁兼容要求法规化、电磁兼容技术标准国际化以及推行电磁兼容强制性认证的热潮。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