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王缉志:开发四通打字机的故事
1999年撰文
在澳大利亚产的电脑上开发汉字系统
1983年,我还在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工作。我本来长期出差在上海参加宝钢工程建设,为此,曾在1979年底被派往日本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将参加宝钢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因为计划调整,宝钢的二期工程被推迟,于是就从日本撤回了上海,不久又撤回了北京,下一步做什么,领导还没有安排。
我在所里的计算机应用研究室,负责其中的一个组,以搞热轧过程控制为主。当时我国刚开始进口微机,我们小组也在考虑购买一台微机。了解到科学院天文台使用了一种澳大利亚产的微机,性能价格比很好。经同事介绍,我认识了该机的设计者、澳籍华人邝振琨先生。他们公司叫DATAMAX公司,他研制的机器就叫DATAMAX 8000,CPU是Z80,操作系统是CP/M,DATAMAX机问世时,IBM PC还没出来。
该机所带的软件有字处理软件WordStar、试算表软件CalculStar和数据库软件dBASE II等。当邝先生为我们演示WordStar时,我很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可以这样运用自如的字处理软件,WordStar还有Mail Merge(邮件合并)功能,真使我大开眼界。
那时候,一套微机系统包括三大件:主机、显示终端和打印机。终端是字符终端,主机和终端是通过RS232串口连接的。邝先生说他只是微机的开发者,如果终端和打印机都通过他从澳洲进口,价格必然高。所以他只卖主机,终端和打印机可由我们自选。
我有一位朋友王安时(后来成为四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四通集团董事,香港四通公司总经理),当时他正在科学院负责进口设备,对进口手续和价格等都很熟悉。选择什么终端和打印机,我去找他咨询。他向我推荐了美国的TeleVideo终端和日本的OKI打印机。当时一台终端的市价约2000美元,而王安时介绍的TeleVideo只要900美元,OKI打印机是350美元,也比市价低。
说来也巧,我妹妹王缉惠的初中同学于成金是一位港商,正在做打印机的进口生意,他向我推荐日本伊藤忠的一种新型打印机,他说你先拿去试用,不合适可以随时退货,满意了再付款。
就这样,我选了邝先生的DATAMAX 8000主机,王安时推荐的TeleVideo终端,拿了伊藤忠的打印机来试用,凑成了一套价格相对便宜的微机系统。在该系统上,我很快熟悉了WordStar、 CalculStar、 dBASE II等软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