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六)——保障措施

 生物农药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六)——保障措施


(一)法律措施

 

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农民利益保护和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应全面审理现行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提出修订和补充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实施细则、条例和管理办法。加强立法,形成以《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为基础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关于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意见》、《吉林省节约用水条例》、《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有偿转让若干规定》等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加强耕地、水资源、种质资源等农业资源保护,强化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农业水土保持、农业支持保护等为重点的农业立法和制度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

 

(二)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加强河流的综合治理、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利枢纽工程,对大型灌溉区进行配套改造,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重点保证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各方力量投向农村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将农业环境问题治理列入利用外资、发行企业债券的重点领域,扩大资金来源渠道。继续实施并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农机具购置补贴、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政策。支持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生物碳改良土壤、积造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支持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提倡开展农膜回收再利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三)制度措施

 

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形成省级、市级、保护区等多层次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采用遥感和地面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森林、草地、湿地、农田、自然保护区、沙漠、水土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型生态建设工程、重点资源开发区及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有效监测与管理,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库,建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预警预报系统;建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包括资源生态环境成本在内的核算体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和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化研究。

 

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制度是以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为目的,以从事对生态环境产生或可以产生不良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者为对象,以生态环境整治及恢复为主要内容,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条件的环境管理制度。吉林省作为国家较早批准的生态省,要抓紧制定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目前吉林省只有针对控制地下水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对于其他的生态环境还没有制定相应的补偿制度。因此,要加快森林、草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步伐。

 

规范资源环境的产权设置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调控成本,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外部性行为。首先,强化农业资源环境的社会所有权,建立维护社会利益的排他性产权制度。其次,要通过市场运作和竞争的方式实现环境、资源的使用权,确保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再次,要理顺与环境产权关联的各种权益,建立环境外部效应的补偿和投入机制。

 

进一步推进草原管理体系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开展确权承包登记工作,积极探索推进草原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试点。建立健全信息化、规范化的草原确权承包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保障广大农牧民承包经营草原的权益,进一步激发草原改革发展活力。

 

(四)技术措施

 

制定适应吉林省情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战略,构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政府支持的可持续农业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体系。依托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和院地对接的新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在整合现有农业生态建设工程基础上,按照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发展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强化土壤、水源和大气等保护与整治,统筹提升耕地、草原、水域等各类资源的保护建设能力。加强优质种苗、绿色防控、旱作农业、水土保持、沼气工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要进行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在吉林省大范围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在中西部地区全面推广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玉米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机械深松(翻)等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等。重点对种养业循环模式、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种植业结构调整模式等强化技术支撑,突破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五)工程措施

 

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修筑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搞好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生态经济产业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生态经济城镇建设工程、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工程等建设实施,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省农委发展计划处供稿)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