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产业组织发展目标
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其中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个,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30个。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建成3~5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到2020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80%以上。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产品发展目标
我国农药工业的产品发展目标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满足度。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占据国内农药市场的主导地位。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全面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速创制品种的产业化进程、加强创制品种的市场开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GLP体系及通过相关国际互认。到2020年,农药创制品种累计达70个以上,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农药企业建立较完善的创新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创新研发费用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
4、技术发展目标
到2020年,农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将有较大提高,大型企业主导产品的生产将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到2020年制剂加工、包装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大宗原药产品的生产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和装备大型化。新开发品种的技术指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友好型制剂将成为我国农药制剂的主导剂型。
5、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目标
到2020年,特殊污染物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三废”排放量减少50%。农药产品收率提高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50%,农药废弃物处置率达到50%。
(二)主要任务
1、着力调整产业组织结构
(1)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
(2)根据市场和资源条件,促进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3)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以原药企业为龙头,制剂加工依据市场、资源、物流适当布局,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
(1)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2)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大型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将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加大农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的开发,加大重要农药中间体和环保剂型专用助剂的开发。
(3)加强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3、继续调整产品结构
国家通过科技扶持、技术改造、经济政策引导等措施,支持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新产品发展,加快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的替代和淘汰,促进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重点发展针对常发性、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适应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种子处理剂和环保型熏蒸剂;积极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保鲜剂;鼓励发展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生物农药和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
大力推动农用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支持开发、生产和推广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缓控释剂等新剂型,以及与之配套的新型助剂;降低粉剂、乳油、可湿性粉剂的比例,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
鼓励开发节约型、环保型包装材料。
4、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
(1)农药生产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农药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源,降低企业“三废”处理成本。
(2)鼓励和支持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开发和推广水基化等环境友好剂型。
(3)加强农药“三废”治理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提高原辅材料回收利用率,提高特殊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工作,确保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