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水稻钻心虫的识别与防治技术(四)——防治方法

 生物农药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水稻钻心虫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三)——防治方法

 

3. 防治方法

 

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和为害特点基本上相同,因此在防治方法上也是大同小异,主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在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有条件的还可选用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3.1 农业防治

 

3.1.1 消灭越冬虫源

 

我县水稻均采用低茬收割,机割田稻茬在入冬前耕翻种植或浅旋耕焚烧稻茬,碎秆还田。春前清理田间稻草,铲除田边和沟边茭白、杂草集中销毁,未销毁的稻草用药剂封垛,以减少虫源,破坏螟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越冬成活率。

 

3.1.2 更新水稻品种

 

压缩和淘汰在我县常年种植的易感害虫和易感稻瘟病的品种(合系22-2、合系24、合系39等常规稻),采用抗病抗虫能力强的楚粳28、楚粳26、云粳19、云粳29、云粳30等品种,以减少化学防治压力。

 

3.1.3 肥床旱育

 

与水育秧相比,肥床旱育秧螟虫的落卵量低,大田受害较轻。

 

3.1.4 淹水灭蛹

 

二化螟初孵幼虫危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子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cm深,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内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d,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

 

3.1.5 适期迟播,栽培避螟

 

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可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期,使易落卵的水稻苗期避开一代螟虫产卵盛期,降低秧田落卵量,减轻一代螟虫的发生量和发生基数,达到栽培避螟的目的。

 

3.2 化学防治

 

3.2.1 药剂防治原则

 

①坚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一代以压低基数为目标,秧田集中防治,防效明显;二代以控制危害为目标,保产夺丰收。②掌握虫情,保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③选准药剂,保证防效。药剂防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代次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做到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选择低毒和生物农药。④正确施药,发挥药效。

 

3.2.2 螟虫孵化规律

 

根据当地农业部门虫情测报情况,掌握好施药时期,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前2~3d(经多年来预测,总结分析我县水稻螟虫第1次高峰期一般在7月17~20日之间),以后每隔7d进入1次孵化高峰期,连续发生3个世代。或在初见枯鞘时,正值低龄幼虫期(1~2龄)进行防治。

 

3.2.3 具体防治方法

 

根据2015年我县农牧局植保站预测,我县螟虫孵化始盛期为7月20日,卵块孵化高峰期为7月25日,卵块孵化盛末期7月30日。因此,各片区按螟虫孵化高峰期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水稻稻瘟病用药,在螟虫孵化第1个孵化高峰期前,按667m2用75%丰登三环唑40g(或40%富士一号80mL)+30%阿维杀虫单40g(或杜邦康宽5mL)对水30kg对螟虫进行一次性防治;间隔5~7d(即第二个高峰期前)施第2次药,第2次用药按667m2用21.2%加米热收80g(或40%稻瘟灵80mL)+25%阿维三唑磷100mL+标正(冠苗)丙环唑300g/L对水30kg,对穗颈瘟、螟虫、稻曲病进行综合防治;第3次发生高峰期前:按667m2用20%的川化三环唑100g或(2%春雷霉素80mL)+30%阿维杀虫单40g+标正(冠苗)丙环300g/L+70%百农思吡虫啉20g+磷酸二氢钾100g对水30kg,对螟虫、穗颈瘟、稻飞虱、稻曲病进行综合防治。

 

3.2.4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巧

 

正确选择农药,注意药剂的合理复配,对准水稻基部喷药,药后田间保持3~5cm的水层。用水量要足:不少于30kg/667m2。早晚施药:上午9点前,下午5点后用药。注意天气预报,用药4h内遇雨需要重新施药。注意掌握在害虫钻心前及时用药。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