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交换机的三种交换技术,端口交换、帧交换、信元交换
(1)端口交换
dlink交换机的端口交换技术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太网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以下3种: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容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帧交换
交换机的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堞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3)信元交换
交换机的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结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结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结点和目标结点之间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1i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bps、155Mbps,622Mbps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