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近日,2015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主题为“新常态新思维新竞争”。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减速换挡”期,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是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国产科学仪器行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如何走出一条新路?
科学仪器的自我装备水平是衡量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国产仪器行业的巨大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振兴国产科学仪器产业的计划。2011年,中央财政首次在科学仪器研发领域投入13亿元,启动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北京市与上海等3省市以及教育部等11个部门一起被纳入首批试点。3年来,已有“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及构件试验评价科学装置研制与应用”等科委推荐的14个项目在科技部立项。
2012年,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启动,以期挖掘利用平台资源优势,主动引导各类开放实验室、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工程中心、促进成果转化等各类主体的产、研、用结合。共动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03家,仪器研发生产企业机构等227家次参与到培育项目中。
2015年,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设立了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平台。目前,一个覆盖仪器研发、生产和应用三个环节的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服务平台,一个致力于检测方法、标准研究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已经形成。
长期以来,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跃光介绍,近年来,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12年到2014年,逆差分别为170亿、166亿和177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体系较为完整的仪器仪表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二的仪器仪表生产国。但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中国科协曾经做过一个针对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的调查。在技术上,现有国内中低档产品大部分可替代进口产品,但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比,约相差l到2个数量级。在测量精度上,现有国内产品与外国产品一般相差1个数量级。不过,这一现象在近些年已有很大改观。
近十年国产科学仪器和国外产品在价格、质量和性能上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从2006年设立自主创新奖,九次评选活动中,国产仪器获金奖产品63项,银奖产品81项,获奖产品都具有创新点明显、技术水平高、难度大的特点,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水平。
然而,技术进步却没有带来相应的销量增长。低档同质化竞争、招投标“遭排挤”、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等因素造成当前国产科学仪器处境尴尬。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与相关技术的进步,各种科学仪器已经跳出传统的科学实验应用范畴,向着在线、现场应用和自动检测现场应用等新方向快速发展,并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等结合,形成更精密、准确、快速、无污染的现代化测控新科技,科学仪器行业开始脱胎换骨。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一个科学仪器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整个仪器市场的发展增添了一股新鲜强劲的活力。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也更多地面向民生、服务民生。国产快速检测设备在我国检验检疫一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食品安全检测仪、煎炸油品质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酶联免疫分析仪、土壤水分检测仪等各种检测仪器已广泛应用于百姓生活,甚至其中一些仪器已经直接进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