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Xiaomeng Cui发表研究文章指出臭氧污染与水稻产量在两个维度上的“非线性”的关系,本文指出,臭氧污染对水稻产量影响“非线性”的第一个维度是时间。换言之,臭氧污染在水稻生长周期的不同环节中对水稻最终产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实证结果显示,从统计意义上讲,臭氧污染水平在分蘖成穗期(panicle formation)升高时会显著影响最终的平均亩产,在其它时期的负面影响则并不显著。臭氧与水稻“污染-产量”关系中“非线性”的第二个维度是污染水平。半参数(semi-parametric)估计结果显示,当日度臭氧污染小时平均数(hourly average)的极值超过100 ppb (parts per billion,空气污染物浓度单位)时,其对水稻平均产量的危害远大于当该极值低于100 ppb 而高于60 ppb 时的危害。就本文所考察的区域及时间段而言,每年臭氧污染加剧所导致的大米减产高达34万吨。若假设估计的“污染-产量”关系适用于全国,臭氧污染加剧所导致的减产量将高达200万吨,约相当于我国当前大米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一方面,臭氧污染的不断攀升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考虑到国际大米市场的结构,臭氧污染导致的中国大米产量波动将足以影响国际大米市场,并进而对国际上以大米为主食的贫困地区产生不利影响。换一个角度讲,限制臭氧污染并就两个“非线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污染管理将有利于国内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