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轨道车辆轮轴压装心得
1、压装烧轴、烧孔时,应采取的措施:
① 设备精度满足使用要求(最好采用高压油或铅锭为介质的柱塞式的压力头压装机),避免压头偏载或车轴端面局部受力。
② 轮孔、轮座的加工要符合图纸要求,压装导入段各圆弧过渡要平滑,且粗糙度要好,较差的粗糙度使车轴轮座和轮毂孔之间相互挤压,破坏了所形成的油膜,使车轴轮座和轮孔间的接触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压装力产生波动,引起压装曲线的陡升。
③ 车轮、车轴压装前配合面涂油一定要均匀,且不能有漏涂的地方,防止车轮、车轴配合表面金属的直接接触。
④ 油品一定要清洁,必粗糙度较差时,采用粘度和阻尼较大的润滑油。
2、对于高硬度轮轴的压装,工艺操作上应该遵循的规则:
(1)用80目的叶轮打磨车轮毂孔入口的前半段,再用60目的叶轮打磨车轮毂孔的后半段,由于车轮毂孔油槽前半段处理面粗糙度较高、润滑脂存量少,压装曲线斜率大、压装力相对较高;车轮毂孔油槽后半段粗糙度较低,润滑脂的付着量较多,压装曲线与前半段相比压装曲线斜率小,压装曲线变化平缓;同时由于后半段表面比较粗,存油脂量较多有效地防止压装过程中的蹦吨现象。这样的压装曲线变化趋势正好与技术标准相吻合。
(2)若车轴轮座是滚压出来的,粗糙度精度高,硬度也高,用120目的砂带处理时粗糙度无法降低,同时由于车轴硬度太高,砂带在轴上打滑,无法达到表面处理的目的,改用80目的砂带交叉打磨车轴轮座,有效地降低其粗糙度,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油脂的付着量。
(3)车轴轮座配合面润滑脂涂抹从内到外逐渐变少,特别是到了收尾区,润滑脂的涂抹量要更少,这样会有效地防止压装曲线的尾部降吨。
注:毂孔倒锥是不允许的,否则可能出现压装力陡降的可能性。
轮对组装是轮对制造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轴与轮的连接采用过盈无键、过盈连接。在组装中,对车轮毂孔及车轴轮座的配合表面进行处理,并均匀涂抹动物脂或纯净植物油介质,采用压装机将车轴轮座沿车轴轴向移入车轮毂孔的压力组装方法。
1、压装损伤机理
根据摩擦学原理,轮轴压装过程中发生的烧轴、烧孔的实质是配合面发生了粘着磨损。摩擦的粘着理论是由英国F.P .Bo wden等人在1950年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发生摩擦时,由于接触表面存在着粗糙凸起,表面间的接触发生在分散的凸起处,这些凸起的点(连结点)承受很高的压力,甚至使润滑油膜破裂,出现金属间的直接接触,滑动中连结点不断被剪切,同时又产生出新的连结点。如果剪切发生在结点界面上,则两表面没有磨损。如果剪切发生在金属内部,则会出现表面间金属的转移,表面受到破坏即磨损。如果粘着结点的面积很大且强度很高,无法在滑动中剪切开(有些工厂称之为发生了“冷焊”),此时压装力陡升,这将造成摩擦表面间相对运动的停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烧轴或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