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么说的,这是两个问题:1、C1、C2、R1、D3、D4组成的是退饱和保护电路,主要是为了防止Ids瞬时突变到Irms的6-7倍(分析上下管直通的情况会好理解些)时,通过DESAT的功能来切断驱动波形;C1C2来调节消隐时间,R1的作用类似;D3D4之所以用两个二极管主要是耐压的问题,现在一般1个二极管就够了;2、负尖峰,即Vds<0,DESAT内置的电流源会流经Vds的环路,加D1D2可以减小电流源的负担,问题也来了,二极管会引入结电容,会加长消音时间;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求教老师一个去饱和保护的问题!如图,上面是看到TI设计资料里的一部分,是一款IGBT驱动芯片。其中在去饱和保护设计时,有这么一段说明:在开关感性负载时,会导致IGBT续流二极管上出现较大的瞬时正向电压变化,这会使得DESAT引脚上出现较大的负电压尖峰,会从器件中消耗大量电流。为了将这些电流限制,可用一个100-1000Ω的电阻和DESAT二极管GL41Y串联,再选用一个肖特基二极管MM3z12vb,效果更好 可以确保在低电平下,把DESAT输入钳位到GND” 请问:所说的肖特基二极管D2和R1连用,限制尖峰引起的电流,是什么工作原理?下图全桥中,当要导通上管时,u点相当于是地,但是下管不同,u点是悬浮的,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