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中国陶瓷烧造技术常识(中)

 常熟骏驰科技有限公司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三、怎样观察火色而判定烧窑时的温度?应该根据什么来变换火焰的性质? 

  在没有测温设备的条件下,我们还可以凭肉眼观察火色而判定温度。这是因为高热物体辐射的光色和浓度,随着温度的高低而有相当的变化,所以,看其火色如何,就可大体上判断它的温度。这对于烧窑的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烧成温度,保证烧窑质量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根据窑内火砖呈现的火色和温度,可掌握如下的变化:

火色 温度

最初可能看出的红色 600℃ 

暗红色 700℃ 

浓(暗)樱桃红色 800℃ 

樱桃红色(深红) 900℃

鲜(亮)樱桃红色 1000℃

桔红色 1100℃ 

橙黄色 1200℃

黄白色(浅黄) 1300℃ 

白色 1400℃ 

辉煌白色 1500℃

眩晃白色 1600℃ 

  根据以上的观察,在熟练的技术人员判断下,一般仅有20℃左右的差度。但这种看火色的情况,因技工的眼力条件,以及昼夜和室内明暗光线而有所不同(例如表示最初可能看出的红色约600℃,是在明室内观察的,若在暗室,则约500℃),这种经验观察当然不如仪器准确,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重要性,千百年来景德镇窑烧出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珍品,就是用这种经验判断温度的。至今还有相当的实用性。 至于根据温度变化变换火焰性质,一般来说,烧普通瓷器时,900℃以前用氧化焰,以防煤烟积存在坯件上。900-1100℃烧强还原焰,使高价铁(Fe2O3)变成低价铁(FO),1100-1140℃用氧化焰排除还原焰时所残留的烟。1140℃以后用中性焰。 烧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原料、燃料、窑炉设备、气候、压力等具体情况来决定。 

四、什么是平烧保温?

  平烧保温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范围,使温度缓慢地上升。结果使得窑内纵横上下的温差平衡一致。 具体来说,在脱水期间进行的平烧保温,能使坯内的人为水分安全排出,石英晶型得到安全转化,避免发生开裂的现象。 在釉熔融以前进行的平烧保温,能使坯内所含有机物和化合水及高温挥发物充分挥发干净,免得在釉熔融时封闭在内而起泡。 最后,玻化期中所进行的平烧保温,除能使窑内上下温差减小外,坯内所含有的三氧化二铝和硅酸化合成新生物--莫来石,并使长石与石英化合成为长石玻璃等。 

五、烧窑过程中坯体发生哪些物理化学变化? 

  1、烧窑过程中坯体所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1)重量减轻--人工水、结晶水和有机物质蒸发和挥发的结果; 

  2)可塑性丧失; 

  3)颜色发生变化; 

  4)空隙发生变动--水分及有机物质蒸发和挥发时,坯体空隙率逐渐增加,到开始玻化时,空隙又逐渐被溶液充满,颗粒被液体包围,空隙逐渐减少,直到坯体被烧结; 

  5)体积收缩--坯体空隙增加时,体积微有膨胀现象,空隙减小时,渐渐收缩; 

  6)机械强度发生变动--晶格被破坏,结晶水失去时,晶体分裂,坯的机械强度减低,到重新结晶后,机械强度增加很大。

  2、坯体的化学变化: 氧化和还原等变化,还原作用多在250-900℃时发生,分解作用多在500-1300℃时发生。 

  1)碳酸盐的分解。 

  2)碳素、硫化物及有机物的氧化。 

  粘土中夹杂的硫化物在800℃左右被氧化完毕。

  3)坯体中存在的碳素及有机物在600℃以上才开始氧化分解,并持续到高温,此阶段产生的气体必须完全排除掉,否则会引起坯体起泡。

  C+O2→CO2↑

  4)强还原阶段(1020-1150℃)。

  此阶段坯体内的三氧化二铁及硫酸盐在釉层封闭坯体之前得到充分还原与分解。 (以下反应在还原气氛中,1100℃强烈反应) 

(以下反应在还原气氛中,800℃进行即强烈反应) 

  5)氧化亚铁易与二氧化硅生成易熔的玻璃状物质,促进了坯体的烧结。

来源:中国窑炉信息网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