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目前了解国内就近代物理所有重离子治疗设备,并于有临床案例。
一直以来,对于质子治疗设备的引进,政策上一直未予放开。直到近些年,中国医院才开始考虑购买这类设备,不过,对于多数大医院,引进这类设备依然受到价格和政策的双重限制。
据统计,目前在国外已经开始使用质子治疗设备的机构有33家,分布在16个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共治疗了3万~4万名患者,仅欧美和日本就已累计治疗2万多个病例,一般治疗效果达到95%以上,五年存活率高达80%。与此同时,目前肿瘤药物治疗的进展也不大。因此,一度不被看好的质子治疗日渐得到了医疗机构的关注。
在医疗器械领域,一直保持领先的GE、飞利浦和西门子都曾经对质子治疗相关设备保持浓厚的兴趣。比如质子治疗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直线加速器系统,这三家公司也一度开展这类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不过,由于该产品价格昂贵,装机量少,所以飞利浦和GE都停止了生产,而西门子在2011年退出了直线加速器制造领域。
虽然这一领域一度发展缓慢,但是由于肿瘤治疗手段没有更大的进步,这一领域的研发制造又开始呈现火热的状态。从去年开始,美国有很多公司已经投入质子治疗设备的发展,预期质子设备在未来是有发展价值的。据统计,现在生产质子治疗设备的企业有五六家,主要有美国的Optivus公司和比利时的IBA公司,分别采用的是同步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目前Optivus公司的设备系统报价为5000万美元左右,IBA公司的报价为3500万美元左右。从价格上看,质子治疗设备不但无法普及,而且就算是一些高端的医疗机构,都没有能力配备该产品。因此,对于医院来说,很难使用这个设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设备的价格过高。现在最便宜的质子治疗系统基本上也要花费2000万美元。
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260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对于肿瘤治疗设备有非常大的需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医院有能力开展这方面的治疗。不过,对于高端肿瘤治疗设备,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浪费、医疗资源平均分配等问题,在政策上会管制这种设备的引进,而我国也一直有这样的政策,这虽然避免了医院的过度投资,但是也限制了高端肿瘤设备在中国的发展。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质子中心卢晓明教授指出:“这种管制在医疗发展史里面早被证明是错的,台湾早期引进MRI的时候,卫生行政部门认为如此昂贵的机器,全台湾两台就够了,但是没有几年就改变了这个想法,现在MRI在台湾已非常普及。”(摘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