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
2017年12月,金砖国家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成立:
金砖国家(BRICs)最初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经俄罗斯倡议,四国(不含南非,下同)于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此后每年依例举行。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2010年12月,四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机制,英文名称为BRICS。
宗旨:
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组织结构:
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政、金融、农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禁毒、统计、旅游、智库、友城、地方政府合作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
发展: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
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
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了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
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会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011年4月,在中国三亚举行第三次领导人会晤,发表了《三亚宣言》,首次推行本币贸易结算。加强金融合作成为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五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正式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28日至2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后发表了《新德里宣言》和行动计划。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会晤一方面大大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强化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维护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特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拓展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
在与会各国领导人见证下,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
2013年3月,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26日晚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以一场别开生面、极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艺演出拉开帷幕。这是金砖国家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行领导人会晤。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于27日在南非德班举行。在此次峰会中成员国领导人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理查德·阿提亚斯:在过去的两天里,我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出席了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本届峰会最令人瞩目的特点之一便是非洲国家的广泛参与。共有15个非洲国家的首脑被邀请出席了会议,包括安哥拉、刚果共和国、埃及、几内亚、象牙海岸、塞内加尔以及乍得等,这只是列举了一部分。
基本内容:
国际观察家们认为,三亚峰会将进一步促进金砖国家彼此间的互利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南非在金砖国家机制中不仅代表自身,而且代表非洲大陆。南非加入后,世界主要大洲在这一机制中都有了代表。
正因如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新华社记者说,南非作为(金砖国家)“新成员”首次亮相,使三亚峰会具有特殊意义。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如何与南非互动,将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看点”。
作用:
制度化
巴西总统称“金砖峰会”必须制度化。
综合新华社电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将于2011年4月14日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指出,在国际格局变化和经济秩序调整的今天,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已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
提高发展
罗塞夫说,金砖国家拥有众多人口,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金砖国家除注重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外,还努力提高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从当前的情况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疑会为世界多极化作出巨大贡献。
罗塞夫说,金砖国家在金融改革、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等重要国际事务上发挥了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例如,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和巴西采取共同立场,认为保护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坚持《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代表性
谈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未来发展,罗塞夫强调,首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必须制度化;其次各国领导人应在会晤中就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非常具体的立场。
关于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她说,南非是非洲大国,金砖国家已多次与南非进行过合作。从地缘上讲,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着广泛代表性,新兴大国的代表性体现在它们代表了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相当部分人口及多种族性质。
关于巴西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罗塞夫说,两国关系基于互惠互利的准则,这种理念让双方在战略领域受益匪浅,从而使得中国成为巴西的“全方位”战略伙伴。两国可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范畴内,在全球政治领域发挥作用。
金砖国家都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反对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关注提升各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巴西把金砖国家视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来源:长春新途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