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李晓娟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晋中030600)
摘要:介绍了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如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等,供生产上参考使用,以达到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 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又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较常规方法至少减少30%以上, 亩节约成本30 元以上,还能提升蔬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1· 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30 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9 种害虫。每年5~10 月挂灯,在害虫发生的高峰期, 一个晚上单灯诱杀小菜蛾5 000 多头、金龟子1 000 g 左右,杀虫效果明显。
1.1 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
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5~10 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 到第二天早晨6:00 为好。5~7 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 月以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
1.2 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
(1) 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 单灯控害面积为40 亩左右。(2)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65~75 cm, 不要超过80 cm。(3)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100 cm 左右,不宜超过120 cm。
1.3 杀虫灯的清洗
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1 次, 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 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 d 清洗1 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 次,有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
1.4 杀虫灯适宜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
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 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5 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6 倍。
2· 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 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2.1 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 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 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4 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正确选择使用。
2.2 选好诱芯,及时更换
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 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 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 d。
2.3 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菜等)顶部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10 cm 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
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亩设置2 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 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亩设置3~4 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 个诱芯。
2.4 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 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 并进行深埋; 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 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 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2.5 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当地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 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3 ·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 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亩平均放置20~30 片。
4· 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 一般选用的是20~25 目(孔径0.589~0.833 mm) 的白色网, 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目前防虫网主要是推广网膜结合覆盖法,即大棚薄膜不揭除,四周通风口及门口装上防虫网。在夏季, 可与遮阳网配套,叶菜栽培还可配备微喷设施,这种覆盖方式既节约了防虫网使用成本, 避免了防虫网全网覆盖时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护了土壤结构、实现了避雨防虫的目的,又能与遮阳网、微喷设施配套使用,是一项实用而有效的防治技术。
防虫网覆盖可防止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蜗牛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
5 ·科学用药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和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在使用农药时首先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