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控制纱线突发性毛羽的几点措施

 胡致祯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摘要:  探讨突发性毛羽问题的成因及控制措施:分析论述了突发性毛羽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指出:半制品回潮率不稳定、纤维吸湿放湿紊乱是突发性毛羽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生产中,通过采用系统控制回潮率的方法,结合温湿度控制及其他管理措施可以较好地稳定半制品回潮率,满足各工序纤维吸放湿要求,从而达到控制突发性毛羽的目的。

 

    纱线突发性毛羽增加是纺纱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管纱及筒纱毛羽明显增加时,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纱线毛羽批与批之间的差异,造成针织产品布面发毛,影响染色效果;造成机织产品整经断头数较高,织机开口不清,影响劳动效率,并导致布面起球现象严重。加强对突发性毛羽的分析和控制,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突发性毛羽的特征与成因

    突发性毛羽与一般毛羽形态相同,其特征主要是大而积、多品种毛羽普遍增长,周期不定,多发于4月份~9月份,不采取措施也会自行消失,延续时问一般在15天~20天左右,细纱毛羽比平常水平高出一倍左右,络筒毛羽增量由正常的3倍~4倍增大到5倍以上。

 

    经分析,突发性毛羽与设备、操作、原料因素相关性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流程中半制品回潮率的波动、纤维吸放湿紊乱。春秋季节外界空气干燥,相应温湿度控制时直接采用新风较多,原棉加工过程中回潮率偏低,致使纤维发脆,造成开松梳理加工中短绒的较大幅度增加;其吸放湿不稳定时,应放湿的工序受回潮率的波动变为口及湿,纤维表面呈外干内湿状态(合适的状态为外湿内干),不利于加捻卷绕,细纱加捻卷绕过程中间边纤维扩散形成突发性毛羽;应该吸湿的工序受回潮率的波动为放湿,后道加工过程中吸放湿紊乱,纤维抱合力差,强力有所下降,在退绕时外露的毛羽经过强烈摩擦伸出纱线主体,造成突发性毛羽的产生。

 

2  突发性毛羽的控制措施突发性毛羽是吸放湿紊乱的诱因所致,单从温湿度调节来控制难以有效解决。实践证明:以半制品回潮率为依据,采取控制半制品回潮率与温湿度控制相结合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突发性毛羽的产生。

 

2.1  回潮率在控制突发性毛羽中的作用

    纤维平衡回潮率的火小,除了受温湿度的影响外,还与纤维上机回潮率有关。在同一温湿度的条件下,含湿大的纤维经过放湿达到与车间空气平衡;含湿小的纤维经过吸湿而达到与车间空气平衡。在实际生产中同样的纤维在相同的流程加工,停留的时间不同,其回潮率并不相同。在原棉的回潮率不稳定时,会引起生产环节之间的温湿度吸湿变化的差异和波动。由于从清棉到络筒的整个流程中间,除粗纱和络筒为吸湿外,其余均需要放湿,因此如何保证生产环节间的放湿吸湿平衡至关重要。纤维从加工过程开始吸放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存原棉回潮率低时,必然产生吸湿现象,回潮率高时必然发生放湿现象,两者会引起生产环节的不同变化,棉纤维吸湿后,横断而膨胀延伸性增加,纤维柔软,黏附性和摩擦因数增加,纤维容易被牵伸机构控制,使纱条均匀,纤维平行度提高,从而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能够提高强力,但不宜过大,过大会因温度高而引起棉蜡融化,须条易缠胶辊和罗拉,增加纺纱过程中的断头,同样会使强力下降。因此必须从温湿度管理方面加强控制稳定回潮率,保证吸湿平衡控制突发性毛羽的产生。

 

    在春秋季节,引发突发性毛羽主要是和纤维加工过程中的吸放湿状态。吸放湿状念的不稳定造成纤维的物理性指标下降,特别是相对湿度的降低,纤维强度降低,伸长率减少,抱合力差,纤维存加湿过程中损伤增加,以至使后道的突发性毛羽骤然增加。纤维的吸放湿状态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纤维吸收水蒸气含量超过放出的水分时呈吸湿状态,吸湿后重量增加,放湿后重量减轻。其状念程度用回潮率来表示。车间的温湿度调节不仅是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温湿度环境,更应对从棉化到纱线的生产全过程中,半制品的存放时间、回潮率及吸放湿状态进行合理控制。

 

2.2  回潮率控制与温湿度控制的关系

    从纤维到纱线的加工过程,只调节相对湿度来保证其回潮或达到吸放湿状态,往往是进行局部调节,对吸放湿状态缺乏掌控,难免会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顾此失彼现象。如对同潮率已经比较大的粗纱进行加湿往往会造成细纱牵伸不开,缠挂绕黏的现象。其原因是加湿时没有掌握纱线的回潮率,盲目加湿所致。因此温湿度控制毛羽必须突破局部加湿的误区,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生产实践表明:从原棉至成纱,以控制半制品回潮率为目标,结合温湿度控制措施可以较好地达到控制突发.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