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转杯纺纱50cm机械波的分析与控制

 胡致祯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转杯纺纱成纱机理与传统纺纱不同,生产中出现牵伸波和机械波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有些机械波可以直接用公式λ=πdE,如转杯、给棉罗拉等。而有些不易准确定位,主要是因为转杯纺纱牵伸形式比较复杂,有机械牵伸和气流牵伸,在分析时需要兼顾这些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有一些特殊而又影响极大的机械波,需要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本文就实际生产中发现的一种特殊的50 cm机械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预防措施。

 

1转杯纺纱机械波的特征

1.1  转杯纺纱与环锭纺纱机械波的不同点

    机械波是传统纺纱罗拉牵伸过程中原料、牵伸机构中的机械状态、工艺参数配置、运转操作、车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反应,也是罗拉等牵伸装置所固有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是机械状态不良,尤其是牵伸机构的工作机件或传动部件的缺陷,如罗拉弯曲、罗拉和胶辊偏心、传动齿轮啮合不良、磨灭缺齿等造成,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纱条产生周期性不匀。

   

    环锭纺纱的传动是罗拉曲面牵伸,其状态不良是机械波产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过程比较直观,从左往右看,波长8~10 cm为前罗拉输出产生,10~20 cm为中罗拉产生,20 cm及以上为后罗拉输入产生。转杯纺纱的机械波一部分可以直接确定,如15~20.6 cm的转杯造成的机械波。但是一些经过给棉罗拉后的机械波或者给棉罗拉之前的机械波则不易分析。主要是因为经过给棉罗拉后纤维通过气流输送,也可以成为气流牵伸(通过风速改变纤维的速度使纤维伸直或产生位移运动)。特别是转杯纺纱作为自由端纺纱,纤维与纱线从中间断开,其牵伸过程不如环锭纺纱紧密。

 

1.2转杯纺纱与环锭纺纱机械波的相同点

    纱线的不匀机械波的产生主要由机械原因造成。转杯纺纱与环锭纺虽然成纱机理不同,但是其特点有明显的规律,波长固定,因素涉及范围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避免性。其不匀率均为成倍增加,条干、相细节、棉结明显恶化,常态的突变引起纱疵的突发。因此机械波是机械原因造成的,是可控制的。控制原则是:杜绝可控因素造成的机械波,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司控因素,尽量由事后弥补转变为事前预防。

 

2 转杯纺纱产生机械波的主要部位及特征

    转杯纺纱机产生机械波主要因素有:纺纱器、工艺排风参数、给棉传动机构。

 

2.1  纺纱器产生机械波的特征

    纺纱器内部的纺杯、分梳辊、给棉罗拉、阻捻头和输纤通道的状态不良是造成机械波的原因。转杯高速运转容易变形、嵌杂、破损,由于其对纤维具有凝聚、爿合作用,产生机械波的概率很大,具体体现在粗节的耀多,成纱不匀率一般为8%~10%,曲线图波长根据转杯直径计算,一般为15~20cm。分梳辊具有分梳转移纤维的功能,造成机械波的原因有断齿、倒齿,体现在棉结、细节恶化严重,波长曲线为21~25 cm。给棉罗拉造成机械波的原因有隔距过大,呆滞不灵活,轴承损坏,传动齿轮磨损等,体现在短粗节增多,波长约5 cm,规律时断时存。阻捻头与输纤通道可视为一个整体,阻捻头的损伤、绕纤容易引起机械波,棉结、粗节增加较多。阻捻头的作用主要是纱线的加捻,其出现的损伤、绕纤、输纤通道的变形容易引起机械波,其平均波长在6 cm左右,主要是棉结、粗节的倍增。

 

2.2工艺排风产生机械波的特征

    纺纱器内纤维输送、并合都需要一定的负压,纺纱杯内的高速运转必须有一定的风排出。一个单元内需要有序的补风和排出,机台整体稳定,机械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负压不足造成粗、细节杂质明显增长,纺杯嵌杂,平均波长为15~19.8 cm。其特点是单一纺纱单元出现的概率较大,整台出现,且多为突发性纱疵。

 

2.3传动机构产生机械波的特征

    转杯纺纱的传动机构由引纱罗拉、给棉罗拉传动轴组成,整体由电磁离合器与齿轮共同作用。车头部位出现问题时一般不能纺纱,不会产生机械波。引纱罗拉与卷绕轴不具备产生机械波的条件,一般不予考虑。由传动机构引起的机械波的表现是:每一组纺纱器时断时有,波形较为复杂,长度50~60cm或不定,主要特征为粗节细节较多。

 

3转杯纺纱50 cm机械波的分析与控制

3.1转杯纺纱主要工艺参数

    采用F1603型转杯纺纱机,主要参数为:牵伸116倍,棉条定量20.87 g/5m,分梳辊转速7 449 r/min,转杯转速56 220 r/min,转杯直径54 mm,分梳辊直径64.2 mm,阻捻头直径19 mm,纺杯负压4 500 Pa,排杂负压510 Pa。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