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每个环节都掉链子,扶不起的国产奶粉怪不了别人

 姚赛栋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8月4日,参考消息网援引美国媒体消息称,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购入的外国制造婴*儿配*奶粉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截止到2015年,中国市场占到了全球婴*儿配*奶粉市场的1/3。即使三聚氰胺事件已过去八年,但家长们依旧心存疑虑,更倾向于购买洋奶粉。此外,2008年以来的多次国产奶粉事故表明,国内的奶粉产业链从乳牛养殖到摆上货架,每个环节都还在掉链子。

1、国内的奶牛养殖还远没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散布在各地的奶站依然是影响国内奶源质量的罪魁祸首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牛养殖从奶农散养向规模化牧场发展的转型升级加快。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万头牧场52个,在建的24个,然而散户养殖仍占到50%以上,企业通过奶站向奶农收购原奶,其形式分为私人奶站,养殖小区奶站以及企业自建奶站。三鹿事件发生前夕,一项调查显示私人奶站比例占到了70%以上,因其设备落后,不受企业监管,又垄断了奶农的议价权被视为国内乳业问题之源。

到了2015年,国内的奶站从2万个减少到1.1万个,个体奶站逐步向养殖小区式奶站转变,其比例增长到30%。但国内的多数养殖小区仅实现了集中养殖和集中挤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统一管理、供料、防疫、配种、挤奶、销售标准,截至201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奶牛小区中散户集体饲养的奶牛小区仍占到小区奶站的55%,合作社和股份制小区奶站也并未完全实现标准化建设,事实上沦为集中化散养。成本压缩有限,面对国际原奶价格并没有竞争力,企业进一步压低对国内奶源的收购价格。

而奶站通过管理费和收购差价盈利,在确定了对企业的支付价后,对奶农的收购有更多的压价空间,奶农承受着来自企业和奶站的双重压价,自己越发不舍得在饲料、管理上投入,原奶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诸如因饲料霉变引起的黄曲*素等原奶问题也因此频发,直到2015年,国家食药局对婴*奶粉的抽样中黄曲霉*素超标依然是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奶站为了解决奶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和奶农一起钻检标漏洞。随着奶站集体化管理加快,奶牛头数多,其检标以原奶的总体质量为主,奶站和奶农可以通过稀释的办法,让不合格的牛奶混入合格的牛奶中完成达标,这条“漫长而混乱”的产业链依旧是监管者的心病。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