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经纬密双变织物的生产技术要点

 胡致祯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纺织面料的要求也随着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的面料市场,消费者对新型面料的需求日趋旺盛。开发高档纺织面料已成为众多纺织企业新的追求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纺织业有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新增长的产能和前几年相比档次虽然有所提高,但和目前市场需求相比多数是中低档,高档产品很少。我公司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在ZAX-e-190型喷气织机上成功地开发出了细号涤/棉13.1/13.1(523.5+393.5)/(307.0+236)172.5经纬密双变织物   。该品种利用密度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缩率,使得布面呈现出凸凹不平的泡泡效应,透光效果具有明暗相同的格子,布身轻薄而不失挺括,质地滑糯而不失细腻,该织物作为装饰用布,高贵典雅,风格独特。

1  生产难点

1.1经密的控制

根据产品的要求,改变经纱在钢筘中的穿入数来控制经密的大小和花型的宽度。总经

根数为8454

穿经工艺为

  左空1筘,2筘6入,304入,15筘3入,34筘4入〉×4515筘3入,304入,26入。其中15筘3入,34筘4入循环454入的筘幅是2.68cm,3入的筘幅1.18cm,两者之间比值是2.27

1.2纬密的控制

ZAX-e-190型喷气织机采用ETU(电子卷取,可使送经与卷取单独进行工作),可以任意设定8个品种的纬纱的密度,ETU根据织造模型制定的纬纱密度进行卷取,通过密度的切换来达到纬密的变化。

织机纬密的切换动作有两种

1)区别密度。密度的切换陡峭,可以清晰地显示切换界限。机上显示“按密度”。

2)全部密度。可平稳地控制切换界限,圆滑地制造织物,机上显示“全密度”。

1.3引纬模型的编制

考虑的织物的下机缩率和产生上的习惯,在织机上设定纬纱密度1为307根/10cm,经过计算,密度1织2.68cm需82根,密度2织1.18cm需28根(这样的根数设计可使布面上的方格呈正方形)。两种密度间隔织造,一个循环为110根,即引纬模型总步骤数为110。编辑的引纬模型见表1。

1引纬模型1 

指定行

喷嘴

密度

纬数

1            

2

1

2

1

2

82

28

1中的引纬模型,先由喷嘴1织入82根后,再由喷嘴2织入密度2,连续织入110根后进行下一个循环。这样喷嘴1和喷嘴2轮换工作。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存在的问题

经过上机织造,表1中的引纬模型织出的纬密符合工艺要求,但出现了一些问题:(1)效率只有40%,其中纬向停台占96%以上,且多在两种纬密的分界处;(2)储纬器过热现象突出

我们打开纬纱飞行曲线画面发现飞行曲线斜动较大,纬纱达到右端的最早和最晚时间相差较大,喷嘴1和喷嘴2的第一纬纬纱达到纪录也相差16°--20°,造成H1和 H2动作停车。

2.2  问题分析

织机的入纬率为1352m/min,面对引纬的间歇性特点,喷嘴1在连续织入82根纬纱后,储纬器1立即从3862r/min的高速运转达到停止,喷嘴2开始喷入时,储纬器2则从静止达到高速运转,这时,由于惯性的存在,使得两喷嘴在轮换过程中引纬飞行曲线抖动较大,第一纬纬纱的长度很不稳定,造成短纬或长伟,因此在两种纬密的分界处纬停高。同时,在这两种喷嘴轮换工作的情况下,储纬器电机转速比两喷嘴交替工作的速度高了一倍,并且由于频繁地开和停而发热现象突出。那么,相应地纬纱从筒子上退解和缠绕到储纬鼓上的速度也是从1352m/min的高速到静止,或从静止到高速,其速度也比两喷嘴交替工作时高了一倍,增加了断头。

2.3  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引纬模型有做了以下两种调整,见表2和表3。可以看出,表2中的引纬模型是由喷嘴1和2交替工作,每次每喷嘴织入2根纬纱,先循环21次织密度1的84根,之后转换为密度2,循环7次为28根,相应地总步骤数也调整为112。表3中的引纬模型也是喷嘴1和喷嘴2交替工作,每次每喷嘴只织入1根纬纱。同时,先循环41次织完密度1的82根后,转换为密度2的循环14次织入28根。织机效率对比:模型2的效率为84.6%,模型3的效率为90.3%。可见,表3的引纬模型虽然编辑和输入麻烦,但储纬器的转速和纬纱的退解速度比表表2引纬模型都有所降低,储纬器的工作状态和纬纱的退解条件得到了改善,对于纬停的减少和储纬器的稳定工作非常有效。因此,我们把表3作为最终的引纬模型。

2引纬模型2

 指定行

喷嘴

密度

纬纱根数

备注

1

2

……

41

42

1

2

 

1

2

1

1

 

1

1

2

2

 

2

2

循环次数

21

43

44

……

55

56

1

2

 

1

2

2

2

 

2

2

2

2

 

2

2

循环次数

7

3引纬模型3

指定行

喷嘴

密度

纬纱根数

备注

1

2

……

81

82

1

2

 

1

2

1

1

 

1

1

1

1

 

1

1

循环次数

41

83

84

…….

109

110

1

2

 

1

2

2

2

 

2

2

1

1

 

1

1

循环次数

14

3  结束语

1)在各个引纬模型转换过程中,有宽窄条出现,即模型转换后,系统从头开始执行新的模型。因此,需要以下步骤操作:在使用新的模型前,首先确定原模型织入筘内的主喷嘴数、根数及密度,在使用新模型时先将其调整到与原模型相同的状态后再开始实行新的引纬模型。

 

最新回复

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吧~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