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心肌梗塞导致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死亡,丢失的心肌细胞被纤维疤痕替代,继而导致心脏功能适应不良甚至心力衰竭,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同时,心梗导致其他非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组织破坏;而急性心梗后过度炎症反应又加重了心肌损伤。因此,探索适度调控急性心梗后炎症微环境、激活心脏内源性修复机制和方法,对发展促进梗死心肌修复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心外膜细胞(hEPs)主要分布在心包膜脏层,为间皮细胞,在心脏发育过程中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参与冠状动脉形成与心肌细胞增殖调控。移植心脏分离的心外膜来源细胞具有促进小鼠梗死心肌修复的作用,但机制尚未阐明。hEPs作为支持细胞与人多能干细胞(hPSCs)源心肌细胞(hCMs)共移植,促进hCMs肌丝结构成熟和驻留,而hEPs是否具有促进梗死心肌修复的作用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黄恬研究组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高崚研究组合作,在 Advanced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hESC-Derived Epicardial Cells Promote Repair of Infarcted Hearts in Mouse and Swin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移植人多能干细胞(hPSCs)源心外膜细胞(hEPs)可改善小鼠和猪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抑制疤痕形成,并发现hEPs通过抑制干扰素IFN-b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梗死心肌修复的旁分泌新因子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