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微头条
贤集网技术微头条APP获取

光动力疗法联手免疫疗法,让纳米颗粒狙击肿瘤转移

 医药品读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肿瘤转移导致了大约90%的癌症相关死亡。当原发肿瘤来源的癌细胞侵入周围组织,然后进入淋巴和血液系统的微血管时,就会发生肿瘤转移。近年来,针对癌症的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仍极具挑战性。这是由于癌细胞向人体各个器官的弥漫性扩散,以及癌细胞的遗传和表观遗传修饰,导致了耐药性。

纳米颗粒具有肿瘤靶向性,能够在肿瘤组织中富集,也就是所谓的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利用这一特点开发的多柔比星、紫杉醇和伊立替康的纳米制剂已被临床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肿瘤。

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疗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这种治疗方法中,患者局部或全身注射光敏剂,在一定的孵育时间后,对肿瘤部位进行光照激活,光敏剂能够在光照下催化产生活性氧(ROS)并对周围组织造成氧化损伤,从而实现对局部肿瘤的治疗。但光动力疗法仅限于先前确定的肿瘤部位,难以用于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在过去几年中,有研究提出了光动力疗法与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肖海华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ranostic imaging and multimodal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using the mTOR signaling pathwa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将用于成像的发色团和用于治疗转移性肿瘤的光敏剂结合,开发了一种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的诊疗多功能纳米颗粒——Comp-NPs。这种纳米颗粒能够通过光动力疗法局部产生细胞损伤以及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免疫反应,杀伤肿瘤并预防转移。由于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的富集,以及它们必须通过光照激活,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双重选择性,只在光照时激活,且只杀伤肿瘤组织。

最新回复
发布回复

为您推荐

热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