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葡小萄:黄三文团队正在建立杂交马铃薯种子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下一步产业化提供基础
下载贤集网APP入驻自媒体
“我是农民的孩子,深知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研究农业科学,就能让他们用更少的汗水换取更多的粮食。我和同事要解决的是亿万群众最根本的吃饭问题,习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更让我觉得从事农业科学是一件崇高又光荣的事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所)吴瑶瑶博士表示。 前不久,由她担任共同一作的论文发在 Cell 上。研究中,她和同事结合进化基因组及马铃薯群体的突变信息,首次构建了关于马铃薯有害突变的二维图谱。 该图谱不仅可以判断突变是否为有害突变,还可以测量其有害程度,为鉴定马铃薯的功能位点、以及剔除有害突变提供了新依据,也为解决杂交马铃薯育种难题提供了新参考,将给杂交马铃薯育种带来重要指导。 通过利用上述图谱,该团队开发了反直觉选择模型,可以有效选取自交系的起始材料,在当代就可以预测 2-3 年后自交系构建结果,从而大幅提高自交系构建成功率,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个新的全基因组表型预测模型,只需要幼苗期的 DNA,就可以预测马铃薯育种材料的产量、株高、薯块等性状。 这样一来,就能根据育种目的不同,在幼苗期间淘汰劣等材料,从而缩短马铃薯育种周期。预计在短时间内,获得并改良更多的高度纯合自交系、以及杂交品种。除了马铃薯之外,本次成果还将对其他作物起到重要指导作用。